上传作品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名家访谈>访《中国&海外》画报主编许基山先生

访《中国&海外》画报主编许基山先生

作者: 新时代摄影网
发布时间: 2020-12-07
浏览量: 939

本刊记者:郭利


image.png

许基山

记者、编辑

摄影

履历

1985年始,主要从事新闻采访和版面编辑等文字工作,曾任《中国&海外》画报主编。退休后重拾摄影旧好,现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2020年11月,摄影专题作品《大都市小百姓的地摊梦》、《今年的端午不寻常》入选“中国·张家界”首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并被收藏。

2020年11月,组照《百姓真爱》入选“2020第十五届中国黄山(黟县)乡村摄影大展”。

2020年11月,《只影上青天》入选“2020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2020年9月,摄影专题作品《2018~2019年上海伊斯兰教开斋节摄影记录》入选中国民族博物馆“2020影像志”主题摄影展,并被永久收藏。

2019年,组照作品《上海唯一的清真女寺》入选凤凰双年展;获上海青西郊野公园影赛手机摄影二等奖;上海奉贤博物馆收藏其作品。并在台湾和日本分别获得国际艺术展摄影金奖与银奖。

镜头后面的眼睛始终关注着社会人文,聚焦生活的热点和细节。

自语:抓拍瞬间,描绘永恒,你品我读,写意人生。



Q:许老师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本次采访,一起探索摄影的魅力所在。每个人对于摄影理解都不同,您觉得摄影最重要的是什么?

A:您好。总体来说,摄影是让自己和别人都能感觉到快乐的好事。拍摄对象满意,摄者有成就感,彼此高兴。绝大部分的摄影爱好者是这样的。但这不能算是摄影人的追求目标。


摄影入门的门槛较低,但要走的路很长。如果你想在摄影方面取得一些成就,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路,创建自己的风格。不管是拍摄人文的风光的,还是搞抽象的观念的或超现实的,都需要有自己的理解和理念,这才是重要的。


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摄影的类别都很精通。那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擅长,选择个人喜欢的摄影类别走下去,走远点,定有收获。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对个人也是最重要的。


image.png

《俺家没灰机有拖拉机》

Q:您85年起就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并担任《中国&海外》画报主编,是我们的前辈,想必对于摄影有很多心得体会与见解。您能简单聊一聊您对摄影过往与现在的不同吗?

A: 前辈不敢当!我在报社时主要还是做文字采编。当年摄影记者还很少也很忙,我就把自己买的胶片相机带上,需要时拍一张,主要还是为采写文章配图。因为受经济条件所限,冲印是买最便宜的单剂按书本配方步骤组合,放大设备除了镜头是买的其它都是手工制作。因为当时报刊的制版印刷比较落后,好多印刷厂还在铅字排版,对照片清晰度要求也不高(还没有像素之说)。


现在的摄影条件如有天壤之别,科技的发达大大丰富了摄影创作的题材和空间,摄影人拍摄的大好时机来到了。


image.png

《格尔木盐湖》

image.png

《只影上青天》


Q:了解到您的作品关于社会人文、百姓生活热点居多,跟您从事多年记者是分不开的吗?您想通过作品传达给我们和社会的理念和情怀是什么?

A:我觉得,纪实摄影最大的社会公用性,是去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关注老百姓的心声。这应该是我们创作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我们拍摄一个专题,如果自己没有百姓生活的感触和积累,没有老百姓的生活阅历,所摄的片子与读者的心灵就若即若离地隔了一层,成了总书记所说的“三无”产品。


现任中摄协主席李舸老师多次强调的“培根铸魂”,也是出乎这个道理。当然,从事记者工作所造就的职业敏感性,会对社会环境与百姓生活更为关注一些。


image.png

《背篓的传说》

image.png

《出形象也挣钱》

image.png

《等拍人文》


Q:常听您讲,摄影须和其他文艺创作一样,要关注与反映自己熟悉的生活。请问您是怎么做的?有什么经验值得和大家分享吗?

A:是的。我之前虽说从事摄影较早,但只是为文字报道配图,和纯摄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退休后,我加入了好几个摄影群,认识了很多摄友,从中了解和学习他们是怎样摄影的。


全民摄影,单反长镜头已成了“中国大爷”的标配。组织去各地采风的摄影团也应运而生,遍地开花。现在的相机也特别地好使,把过去的很多技术难点都一键化攻克,学习成长见效甚快,大片比比皆是层出不穷,瞬间成就了当“摄影家”的梦想。可是,这类“作品”至多制成美篇公众号、在朋友圈获得点赞,却很难入选正规影展或在报刊上发表。


我也曾跟着这样的“摄影团”到处跑过,一度还以为这是当今摄影的“趋势”。直至拍到要买票要请模特、有导演有对讲机有烟雾弹,甚至牵牛老翁伸手要钱后再做动作、然后再跟你讲快门速度光圈该设置多少等等那时候,才觉得好生无聊。类似舞台剧的伪民俗,害人不浅啊。


其实摄影并不要求你搞得那么复杂。我们写文章时,导师总说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并且要关注细节。摄影也是如此,每个摄影人要具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观念,把握社会发展大方向,关注并记录好自己身边的熟悉的题材便行,这也是成本最低也最有效率之举。摄影并不在乎于你扛什么镜头就能出什么大片,关键还是考量你的眼力和你的思路。
记得有一回跟团去拍元阳梯田日出,天还未亮,我们打着手电兴奋无比地上山。行至半山腰时只见当地的摄影师纷纷下山了,嘴里说着“今天又没戏啦,明天来吧!”怎么可能?我们是有行程安排的呀。尽管如此,我们在山上依然拍得大呼小叫,激动不已。事后想想,本地的摄影师在追求什么呢?一定是超过了你所期待的吧?但是他具备本土天文地理之优势,这也是他身边的熟悉的题材与生活,你怎么拍也超越不了他的。


那你的优势在哪里?你熟悉的生活又是什么呢?我也曾指导学生作文要“凤头、猪肚、豹尾”,也要求通讯员写稿要出其不意,与众不同,了然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意境。现在,我要求自己运用写作的思路来摄影。方法对了,摄影也就变得容易了。


image.png

《地摊大姐大》

image.png

《复员回家先帮妈妈》

image.png

《古城新曲》

image.png

《只揩不买:尴尬小老乡》


Q:您曾多次获奖并有作品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拍摄时的心情与作品背后的故事吗?

A:我是回族,清真寺和阿訇比较熟悉。于是我近年经常去清真寺拍摄。国家民族博物馆收藏的《2018、2019上海伊斯兰教开斋节摄影记录》是我和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文史办主任陈培良阿訇的合作成品。去年,我拍摄的《上海唯一的清真女寺》入选了凤凰双年展。今年由于疫情作虐,清真寺不开放,相关题材的拍摄也只能暂停。


上海奉贤博物馆收藏了我用手机拍摄的(别人不曾想到的角度)博物馆水上全景。上海青西郊野公园通过媒体和摄影家协会,在社会上公开征集摄影作品。我剑走偏锋,看也不去看摄影师趋之若鹜的水上森林,也是用手机拍摄了少有人去的湖边落日与栈桥,结果胜出并获二等奖。


我很明白,不是我摄技了得,而是写作方法极大地帮助了我。因为艺术创作的思维是相通的,思路与众不同,便决定了你摄影作品的出路。


每个人掌握的熟悉的创作手法不同,须充分地调动起来为自身的摄影创作服务。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是没有出息的。


image.png

《回家》

image.png

《困惑》


Q:从与您的聊天中知道,您和一批富有公益心的摄友共同创办了【中外风光人文摄影】的公众号,这是怎么运作的?另外,您对手机摄影有很深的情怀,并开辟了【山言两拍】小栏目,不知我们新时代摄影的摄友能有幸听您现场为大家分享一下手机摄影的奇妙之处吗?

A:是这样的,【中外风光人文摄影】公众号由我和沈瑞麟老师、傅历新老师共同创始,每周日出一期公众号。作者来自全国各地,每次竞争刊登约百幅国内外风光人文精彩作品,每期阅读量稳定在三千人次以上。公众号主要是沈瑞麟、傅历新和一批志同道合摄技出众和有公益付出爱心的老师组成班子共同完成,很受欢迎。


【山言两拍】是我在朋友圈里弄着玩的,主要也是晒晒自己用相机或手机拍的有点意思的片子,配上一些闲言碎语,追寻一些意趣。


我比较青睐于手机拍摄。一是方便,而且现在手机的摄影功能不差,专业模式、高像素、RAW格式、延时慢动作等都有,而且可以随时出片晒朋友圈,符合快乐摄影的需要。二是手机的隐蔽性强,有些场合被摄对象看到相机比较排斥,你用手机抓拍他倒也十分自然。三是减轻老年摄友旅拍负担,该是珍惜自己身体的时候了,就多保存些体力为好。


我今年入选并被收藏的“中国·张家界”首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的两组专题,全部是手机所摄。入选“2020第十五届中国黄山(黟县)乡村摄影大展”的组照,一半是手机所拍。


image.png

《爷爷会算命》

image.png

《有力保障》

image.png

《渔民改行当模特》


Q:非常感谢您今天的分享,最后请许老师浅谈一下对于摄影未来的期许以及想要达成的目标。

A:我们赶上了摄影的好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新型摄影群体组织中体现的十分突出。


新时代摄影的面世,是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福音。新时代摄影,汇聚了摄影界名流和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为人民服务,为广大摄影人服务,充分体现了这一新型摄影组织旗帜鲜明的大方向和大局观。


在中国摄影大军迅速膨胀数以亿计、亟须引导和服务的今天,新时代摄影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弥补且扭转文联、摄协有心无力全面应对的局面,我为其击节鼓掌叫好!


随着相机与手机摄影的普及,我国的摄者队伍是庞大的,但绝大多数人尚停留在有爱好缺水平阶段。社会上的各种摄影学习班鱼龙混杂,难免会将爱好者导入误区。新时代摄影强有力的介入,很多爱好者说,参与了学习和展览,整个过程令人有踏实和提速的感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决在火热的生活中抓取精彩的瞬间,和值得我们记录的历史时刻。新时代摄影带给我们新变化、新气象;摄影新时代,让我们拍摄出更多更好的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的作品!